第六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在阿根廷成功举行
|
||||||
|
||||||
阿根廷当地时间9月11日,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朝华出版社、北京中拉文化交流中心、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赫尔玛尼研究所、拉丁美洲公共电视网、拉丁美洲中国研究学会协办的第六届“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国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中国驻阿根廷使馆公使衔参赞孙怡、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国际和机构关系部副部长雷斯尼科夫、阿根廷外交部前副国务秘书拉蒙、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研究部主任沃马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秘书长雷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拉双方高校、媒体、社科等领域嘉宾作大会演讲。 魏国强副主任在致辞中以“一辆列车”“一方土壤”“一幅绘画”3个微观视角生动叙事,宣介江苏以务实经贸合作服务中拉互利共赢、以加强生态保护国际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深化人文交流增进中拉友谊与互信的探索与实践。他说,习近平主席在拉共体第七届峰会的视频致辞中强调,中方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继续守望相助、携手共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江苏当前正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篇章,依托“中拉文明对话论坛”这一平台,江苏将持续深化中拉地方合作,书写更多文明经验互鉴、文明成果共享的精彩篇章。 刘大为副局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和拉丁美洲都有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中拉文明的共性构成了中拉文明对话的坚实基础。双方应携手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文明包容互鉴,打造南南合作样板;分享现代化建设经验,推动中拉共同发展;深化人文交流合作,系紧民心相通纽带。中国外文局将发挥好“中拉文明对话论坛”的桥梁作用,持续深化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各领域友好交流合作,为共同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中拉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孙怡公使衔参赞首先转达中国驻阿根廷大使王卫对论坛开幕的祝贺,他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而努力的博大胸怀和责任担当。当前,“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已成为推动中拉文明交流和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之一,希望能以论坛首次在拉美境内举办为契机,推动中拉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以互学互鉴参与构建中拉文明的“百花园”。 雷斯尼科夫副部长在致辞中阐述了地方政府交往、民间交往在推动中拉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双方能以论坛为平台,加强人文交流、缩短空间距离、架设友谊桥梁。 拉蒙前副国务秘书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拉合作不断紧密的10年。论坛首度在拉美举办,为增进彼此的交流构建了更加紧密的纽带。双方将依托论坛这一平台,持续探索并推进更多形式、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 沃马罗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促进中拉合作与对话至关重要,将借助自身机构推动双方更加广泛的智库交流与知识分享,为创造新的合作机遇提供智力基础。 雷邦秘书长在致辞中引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古语,表示中拉紧密的关系不以山海为远,希望未来能开展更多的研究行动和经验分享,进一步拉紧联系的纽带。 作为本届论坛的系列成果,江苏省人大与布宜诺斯艾利斯议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并在该市议会图书馆设立“江苏书屋”。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中拉发展知识联盟和中拉媒体智库联盟启动仪式、朝华出版社与阿根廷卢森堡出版社合作协议签订仪式,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西语版)和《从相近到相知:新中国与拉美的外交纪事》两本著作的发布仪式等。 论坛聚焦“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合力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主题议题,围绕“培育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动能”“文明互鉴下的中拉共同发展与知识分享”等分议题展开专题研讨。 “中拉文明对话论坛”是践行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关于“文明交流互鉴”演讲精神的地方实践,目前该论坛已成为中国和拉丁美洲地区之间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对话平台之一。 |
||||||
(编辑: 王涛) |